work

RBH Modular Towers Review模块化塔箱深度评测

本篇将围绕三大要点展开:首先回溯我的音箱探索历程,此历程铸就我的"音箱身份"认知——此为第二议题,最终阐述RBH模块化塔箱如何契合此身份。

1994年:购入五只NHT Super-Zero书架箱及10英寸SW2低音炮(由80瓦外置功放驱动)。有别于99%内置板载功放的低音炮,我首款低音炮采用外置驱动。音箱由Acurus 200x3(每声道200瓦)功放与Acurus RL11模拟前级驱动。彼时觉其音质卓越,然察觉高音量下失真显著。此微型音箱精度出众,动态却显拘谨。

2008年:入手桀骜不驯的Definitive Technology(DT)双极塔箱:BP7000SC(前置)、BP7001SC(环绕)及CLR3000(中置)。其声浪澎湃、恣意奔放,乐趣盎然。巨型塔箱无需低音炮即产出优质低频的理念令人振奋——"低音炮"实为箱体内置组件,旋转音量旋钮即可轻松调节低频。然察觉三大缺陷:其一,箱体笨重庞然;其二,频响精度欠佳(优秀音箱容差±3dB内,此DT箱约±4至5dB);其三,低音功放内置于箱体而非外置。闻悉多例用家投诉内置功放故障,且数年后的更换备件获取艰难。故其精度不足,内置功放更潜藏可靠性隐患。

 




2011至2014年陆续购入:Linkwitz Orion 3.21、Revel Salon2、B&W 802D2、Philharmonic 3、Focal Chorus 826V、Dynaudio Excite X32、TAD TSM-2201、ATC SCM7及三对KEF 201/2。同期配置Rythmik D15SE低音炮一对,后升级为Funk Audio 180炮一对。上述音箱皆音质超凡且各具特色:Orion系需8声道功放的偶极有源箱;Salon2搭载铍高音;802D2配备钻石高音;KEF 201/2采用钛高音;Philharmonic 3装载铝带高音。虽风格迥异,然配双炮时皆臻于化境。Salon2与802D2塔箱威仪夺目——雄浑霸悍,然如DT BP7000SC/BP7001SC般笨重难移。

此为我实际购入的家用设备。他处聆听品牌含Funk Audio、Soundfield Audio、DALI、Monitor Audio、Magnepan、Martin-Logan、Paradigm、PSB、Phase Technology、Klipsch及Polk,多数表现上乘,且配低音炮时更臻完美。

此即2014年前我的音箱征程。从中悟得何道?是否铸就我心中完美音箱的"身份"烙印?若可自主设计,梦幻之作何等模样?我认知到:钟爱雄浑伟岸的威能塔箱,却拒斥笨重难移之躯;渴求精准频响(±3dB内)与澎湃动态,轻松驾驭参考级声压无失真;需巨型低音炮,却厌弃遍地箱体;所有功放必须外置独立——我已目睹太多内置低音炮功放故障的投诉,用家多年后难寻替换件,即便得之亦安装维艰。厂商为音箱/低音炮提供5-10年保修,内置功放却仅保1-2年。我绝不容功放囚禁于箱体之内!此四大核心要素构筑我的音箱"身份"。


2014年购入五只RBH SX-T2/R模块化塔箱(60英寸高/130磅重,含SX-T1/SX-1010模块),因其完美契合我的音箱身份:

1. ??雄浑威仪却易操控??:模块化设计将每座塔箱拆分为两个30英寸高/65磅重单元,威势不减而举重若轻

2. ??精准与动态??:SX-T2/R频响约±2.5dB,精度卓绝。其通透度、解析力与细节还原媲美我所闻极品,动态几近无垠,超越既往所有

3. ??真低音炮低频??:每座模块化塔箱由顶部动感音箱与底部巨型低音炮构成。底部实为独立专用低音炮箱体。故一对塔箱即含双炮,仅占两个位面而非额外四基座。五塔箱配五低音炮总计五位面,非十位——五炮澎湃低频无需五个额外黑箱

4. ??全外置功放??:因SX-T2/R音箱与低音炮箱体均为无源设计,所有驱动皆外置。可任选Mark Levinson、Theta、Krell、McIntosh、Boulder等高端功放驱动顶部音箱与底部低音炮。岂有厚此薄彼之理?我以ATI AT2005与AT3005功放分别驱动五座SX-T2/R的顶部与底部箱体。

2017年添置RBH SVT模块化塔箱一对(SV-831/SV-1212)。其秉承相同四大身份要素:1. 雄浑易控 2. 精准动态 3. 真低音炮低频 4. 外置功放

SVT塔箱较SX-T2更伟岸、霸悍、瑰丽。标准钢琴烤漆饰面令我想起昔日B&W 802D2与Revel Salon2的审美。每座60英寸SVT塔箱总重约200磅,但顶/底箱体各约100磅重/30英寸高。整体虽巨重,分体却极易操控——我的ATI功放比单只箱体更重。

SVT塔箱家用逾年,其声像定位、声场构建、音频解析、细节还原、通透度与精准度媲美SX-T2/R。显著提升在于动态表现:SVT高音单元振膜面积两倍于SX-T2(4.72 vs. 2.36平方英寸),中音单元总面积从150.72增至132.67平方英寸。

每座SX-T2塔箱配双10英寸低音炮,SVT则配双12英寸炮。故核心差异在于SVT的低音炮性能跃升。我的SVT塔箱置于超20,000立方英尺开放式家庭厅,听音距18英尺。其低频威能浩瀚,轻易充盈全宅。拥有SX-T2或SVT塔箱无需另配低音炮。100瓦/声道AV接收机轻松驱动SVT顶部箱体,单台RBH SA-500DSP功放即驾驭双底炮箱体——任何优质功放皆可胜任底部驱动。


结语??
此RBH SX-T2与SVT模块化塔箱评测中,我详述多元音箱体验如何引向完美音箱四大身份要素:

1. 雄浑易控

2. 精准动态

3. 真低音炮低频

4. 音箱与低音炮专属外置功放(非仅音箱)

已停产的SX-T2与新款SVT塔箱皆满足此四要素。SVT尚有提升空间?实难想象更优解。或可换装巨型单元将动态与低频推至癫狂之境,然箱体必突破30英寸/100磅门槛——此将背离我的音箱"身份"。

  


返回列表